文|凯风
大湾区,越来越像一个“市”。
(资料图片)
01
一桥飞架东西,三地连为一体。
日前, 深中通道 海底隧道全线合龙,完成“海底穿针”,标志着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正式“牵手”。
深中通道
据悉,深中通道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,届时珠江东西两岸又多了一条跨海通道,深圳到中山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20分钟。
在深中通道之前,珠江口已有四座跨江或跨海通道建成,从北向南依旧是: 黄埔大桥、南沙大桥、虎门大桥、港珠澳大桥。
珠江口主要跨江跨海通道示意图
其中,连通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,全长55公里,总投资约1200亿元,这是中国也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。
虎门大桥,则是我国最繁忙的大桥之一,日均车流量超过12万次,“逢节必堵”已经成为虎门大桥的代名词。
在这些大桥之外,珠江口还有5条跨江跨海通道正在建设之中,包括 深中通道、黄茅海通道、狮子洋通道、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、澳门轻轨横琴线 。
此外,还有2条跨江、跨海通道纳入规划,一条是连通广州番禺与东莞的 莲花山跨江通道 ,另一条是打通深圳与珠海的 深珠通道。
其中,最受瞩目的当属 深珠通道。 由于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了“单Y”设计,虽然将香港、澳门和珠江西岸连成一体,却未预留到深圳等珠江口西岸的通道。
深珠通道一旦开建,届时深圳前海到珠海高新区只要半小时车程,中山、珠海、江门都有望成为深圳都市圈的“编外”成员。
借助深中、深珠两大通道, 深圳 将一改局限于珠江东岸的区位,辐射力和影响力将遍及东西两岸,成为毫无疑义的 第一受益者。
02
珠江口为何要建这么多大桥?
三江汇合,八口分流,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一体。
中国最大的河流毫无疑问是长江与黄河,但无论是径流量还是航运量, 珠江都超过黄河跃居第二 ,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二大河。
珠江自云南、广西一路向西,在广东奔流而入南海,在入海口处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,与长江三角洲共同成为我国最富庶的地区。
在珠江三角洲水域,狮子洋、伶仃洋的存在,让珠三角一分为二,东西两岸自此隔江隔海相望。
从广义的区域范围来看,珠江西岸云集了广州、澳门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等城市,珠江东岸则汇聚了深圳、香港、东莞、惠州等城市。
由于天然阻隔的存在,长期以来, 珠江东西两岸只能通过广州中转。
广州在过去能成为广府地区独一无二的中心,如今又拿下 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 ,与其位于大湾区A字形顶端的区位不无关系。
近年来,随着深圳借助改革开放一路飙升,创下了罕见的增长奇迹,再加上港澳与广东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,珠江东西两岸商贸、人员往来日益繁忙,建设跨江跨海通道就成了当务之急。
早在1981年,在珠江口上建大桥就被提上日程。经过多年筹划,1997年,珠江口首座跨江大桥—— 虎门大桥 正式建成通车。
随后,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步入快车道,2008年,全长7公里的黄埔大桥建成通车;2018年,举世瞩目的港澳珠大桥正式通车;2019年,有“虎门二桥”之称的南沙大桥正式开通……
港珠澳大桥
根据规划,深中通道、黄茅海跨海通道均有望于2024年建成通车,狮子洋通道今年正式动工,预计2027年建成……
最受关注的深珠通道,也在有序推进之中。
日前,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《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》,意味着 深珠通道即将到来。
自此,珠江两岸从“V”字形出海口,开启了向“O”形闭环的晋级之路。
03
在跨江跨海通道背后, “1小时经济圈” 在大湾区已经初具雏形。
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,广东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,也坐拥世界级的机场群、港口群,以及星罗棋布的高铁、城轨、地铁构筑的交通网络。
靠着这些交通路网,大湾区内部已初步形成了“1小时交通圈”和“1小时生活圈”。
借助 港珠澳大桥 ,香港与澳门、珠海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左右;借助 广深港高铁 ,香港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小时之内。
早已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、南沙大桥,以及未来即将建成的狮子洋通道、莲花山跨江通道,将广州与珠江东岸更加密切联系在一切。
随着深中通道、深珠通道的陆续建设, 深圳到珠江西岸的珠海、中山、江门之间的通行时间,都将缩短到1小时之内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大湾区,中国 最大的跨市地铁路网 正在形成。
日前, 广州 发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,提出到2035年,打造53条、202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,地铁将连通佛山、东莞、中山、深圳等周边城市。
广州的地铁路线向周边蔓延,深圳也没有置身事外。
根据此前发布的《交通强国建设深圳市试点任务要点》,推进深惠城际、深大城际、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项目建设,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。
这意味着,在不远的将来, 深圳地铁 将直接连通东莞、惠州等地,“深莞惠同城”将会变得更加名副其实。
04
珠三角,越来越像一个“市”。
日前,广东省提出着力打造环 珠江口100公里“黄金内湾 ” ,带动广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、聚势腾飞。
黄金内湾,正是中国经济密度、人口密度和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 粤港澳大湾区11市GDP总量超过13万亿元 ,折合1.94万亿美元,放在世界,足以跻身全球第10大经济体。
这些城市,既包括港澳两大特区,也有以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东莞为代表的万亿城市,还有以珠海、中山、惠州、肇庆、江门为代表的工业强市。
在 世界四大湾区之中,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独特 :一个国家、两种制度、三个关税区、三种货币,开全球未有之先例。
虽然分属不同省份,关税区和货币均存在差异,但粤港澳三地,自古以来就共饮珠江水,文化同源、人缘相亲、语言相通、民俗相近,有着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。
如果说过去三地更是文化层面的认同,如今在高铁、城际交通、城市轨道交通织就的交通网络助力之下,在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的连通之下, 整个湾区的地理边界正在趋近消失。
有论者说, 长三角如同一个省,而珠三角更像一个市 ,这正是基于城市群一条化发展的视角而来。
当然,区位不同、定位有别、产业结构大相径庭,基本面存在差异,大湾区11市各扬所长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,则是共赢之道。
标签: